修訂原則及過程

修訂過程

  • 1804

    全球首家聖經公會——英國聖經公會成立,將翻譯中文聖經列為最早的事工之一。

  • 1807

    第一位來華傳教士馬禮遜牧師奉派到中國,並受英國聖經公會委託進行中文聖經翻譯工作。

  • 1823

    出版第一本在華譯成的聖經《神天聖書》,為隨後中文聖經的翻譯和修訂奠下基礎。

  • 1919

    著名的《和合本》聖經於上海問世,為英國聖經公會、美國聖經公會、蘇格蘭聖經公會及多個差會和衷合作的成果,並逐漸成為享譽全球的中文聖經譯本,至今造就全球逾三十萬間華人教會、七千多萬華人信徒。

  • 1950

    香港聖經公會成立,中文聖經首次在香港印刷。

  • 1983
    1984

    隨着時代轉變,中文的使用出現很大的變化,加上近幾十年來聖經古抄本(如《死海古卷》)的發現和對《七十士譯本》的研究,對經文的翻譯提供了新的亮光。聯合聖經公會向香港、台灣、新馬等地的教牧同工作出一連串的諮詢,一致贊成修訂《和合本》,於是成立《和合本》修訂委員會,對《和合本》進行修訂。各地教牧同工共同協定的修訂原則包括(1) 盡量少改;(2) 盡量保持《和合本》的風格;(3) 忠於原文;(4) 符合今天中文的用法和表達習慣。中國基督教兩會二十多年來一直派員參與修訂工作。

  • 2000

    聯合聖經公會把《和合本》修訂事工移交香港聖經公會負責及統籌。

  • 2006

    出版《新約全書—和合本修訂版》。

  • 2010

    整部聖經66卷書完成修訂,隆重面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