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馬可福音14章30節,耶穌對彼得這樣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,今天夜裏,雞叫兩遍以前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在十二個門徒中,彼得對耶穌最為忠心,同時在過往的表現上,他都是較為出色,怎麼可能是他不認主?
是甚麼原因令彼得一連三次不承認和耶穌的關係?今日,我們在怎樣的情況之下,同樣會極力否認一件事或一個人?
十二門徒中只有彼得一人遠遠地跟著耶穌,直到大祭司的院子(馬太福音26:58),這「遠遠地跟著」 表示他不願意離開,雖然懼怕,但仍關心那些人會怎樣處置耶穌,甚或想混進去拯救耶穌。然而,在眾人圍繞的環境裏,突然被人指認出來,在極度的恐懼下,本能的回應就是否認,害怕承認後會被認為是「耶穌同黨」而招至殺身之禍。
人性就是如此脆弱,如果我們是彼得,可能同樣選擇否認,或更甚的是遠走他方保命去。其實,我們有時候就像彼得,靈命剛強時與主親密,一旦到生死關頭,遇到危難、逼迫,就十分軟弱。彼得的表現,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老我,總認為自己正確,缺乏謙卑的心。這樣的表現不但窒礙自己靈命的成長,還會絆倒他人。所以,我們要常常敬醒!
當彼得第三次否認主的時候,主轉過身來看彼得,彼得就痛哭了。彼得的痛哭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軟弱慚愧痛悔,另一方面是為耶穌顧念他的軟弱,轉身看他,而感動得流淚。
想像當時的情境,主耶穌竟然不是生氣、指責,而是接納並原諒。當他們四目交投時,其內心的震撼,無人能完全體會。彼得不是明明的說跟主同死,也總不能不認祂嗎?彼得所說的是真心話,但結果他竟然三次不認主!這次的失敗,像是耶穌為他上了一課,原來主耶穌比他更認識他自己,主耶穌不單是救主,更是好知己,既能體恤他的軟弱,又能把他從失敗中喚醒。這次經歷使他對主有了更深的認識,祂不但是救人靈魂的救主,也是在日常生活的失敗中「救我們脫離那惡者」的救主。
現今有不少信徒只知道信耶穌靈魂會得救,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試探中,卻只靠自己的聰明,未能體驗祂是每天領我們勝過試探的救主。
我們對於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可能都耳熟能詳,但有多少人想到,昨日的彼得就是今日的我?撫心自問,我們又何止三次不認主?雖然經常口裏認耶穌是主,但所行的卻又時常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,遇上不公義的事時,更常常扮作視而不見,留戀於罪中......但是,感謝主,我們的神不是給我們背棄數次就掩面不顧我們的。當我們軟弱的時候,祂必定也像「看彼得」般凝望我們,只要我們肯回轉歸向祂,只要我們仰望祂,祂就在我們身旁,傾聽我們的難處,作我們隨時的幫助!
(經文取自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