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马可福音14章30节,耶稣对彼得这样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,今天夜里,鸡叫两遍以前,你要三次不认我。」在十二个门徒中,彼得对耶稣最为忠心,同时在过往的表现上,他都是较为出色,怎么可能是他不认主?
是甚么原因令彼得一连三次不承认和耶稣的关系?今日,我们在怎样的情况之下,同样会极力否认一件事或一个人?
十二门徒中只有彼得一人远远地跟着耶稣,直到大祭司的院子(马太福音26:58),这「远远地跟着」 表示他不愿意离开,虽然惧怕,但仍关心那些人会怎样处置耶稣,甚或想混进去拯救耶稣。然而,在众人围绕的环境里,突然被人指认出来,在极度的恐惧下,本能的回应就是否认,害怕承认后会被认为是「耶稣同党」而招至杀身之祸。
人性就是如此脆弱,如果我们是彼得,可能同样选择否认,或更甚的是远走他方保命去。其实,我们有时候就像彼得,灵命刚强时与主亲密,一旦到生死关头,遇到危难、逼迫,就十分软弱。彼得的表现,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老我,总认为自己正确,缺乏谦卑的心。这样的表现不但窒碍自己灵命的成长,还会绊倒他人。所以,我们要常常敬醒!
当彼得第三次否认主的时候,主转过身来看彼得,彼得就痛哭了。彼得的痛哭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软弱惭愧痛悔,另一方面是为耶稣顾念他的软弱,转身看他,而感动得流泪。
想象当时的情境,主耶稣竟然不是生气、指责,而是接纳并原谅。当他们四目交投时,其内心的震撼,无人能完全体会。彼得不是明明的说跟主同死,也总不能不认祂吗?彼得所说的是真心话,但结果他竟然三次不认主!这次的失败,像是耶稣为他上了一课,原来主耶稣比他更认识他自己,主耶稣不单是救主,更是好知己,既能体恤他的软弱,又能把他从失败中唤醒。这次经历使他对主有了更深的认识,祂不但是救人灵魂的救主,也是在日常生活的失败中「救我们脱离那恶者」的救主。
现今有不少信徒只知道信耶稣灵魂会得救,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试探中,却只靠自己的聪明,未能体验祂是每天领我们胜过试探的救主。
我们对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可能都耳熟能详,但有多少人想到,昨日的彼得就是今日的我?抚心自问,我们又何止三次不认主?虽然经常口里认耶稣是主,但所行的却又时常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,遇上不公义的事时,更常常扮作视而不见,留恋于罪中......但是,感谢主,我们的神不是给我们背弃数次就掩面不顾我们的。当我们软弱的时候,祂必定也像「看彼得」般凝望我们,只要我们肯回转归向祂,只要我们仰望祂,祂就在我们身旁,倾听我们的难处,作我们随时的帮助!
(经文取自《和合本修订版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