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圣经的重要历程

影响华人教会最深远的,无疑是中文圣经的翻译。大约二百年前,西方传教士回应上帝的呼召,远赴重洋,踏足中国,克服语言的限制、文化的差异、思乡的情怀,为翻译中文圣经付出不少心血。

基督新教第一部在中国翻译的《圣经》是哪一部?

早于英国圣经公会在1804年成立之初,已非常关注中文圣经的翻译工作,后来更与伦敦传道会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)合作,进行中文圣经的翻译。1807年,马礼逊牧师(Robert Morrison)受任于伦敦传道会,被委派到中国工作,随后展开中文圣经的翻译。1823年,马礼逊牧师完成《神天圣书》的翻译,在马六甲印行,常被称为第一本在中国翻译的中文圣经。

基督新教早期的译经工作

1842年爆发鸦片战争后,中国宣教之门大开,英美差会的传教士于1843年在香港讨论如何重译《圣经》,把《圣经》的名词和译本统一。但是由于神学问题(如使用“浸”、“洗”,或“神”、“上帝”),各宗派最后分裂为不同派系,加上中国各省有不同的方言,以致1850至1910年间,不同译本纷纷涌现,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是1854年出版的《委办译本》。

《和合本》——祝福千万华人信徒

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中,各宗派机构决定以“和衷合作”的精神,共同翻译和出版一个联合译本,称为《和合本》(Union Version)。在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、美国圣经公会和苏格兰圣经公会等全力支持下,经过近30年的努力,完成翻译工作,于1919年正式面世,成为中国教会史上最重要的圣经译本,百年来造就了数千万华人信徒,近至中国,远至海外,在华人信徒家庭中代代相传。

《和合本》的版权为这三家圣经公会所拥有,它们更于1937年在中国内地组成中华圣经会。后来因中华圣经会对外联络完全中断,遂于1950年成立香港圣经公会,自此香港圣经公会承担了出版、发行和推动中文圣经的重任。

《和合本修订版》——延续华人合一精神

“我很少看圣经,经文很难明。”一个年轻信徒说。我们可能不只一次听到以上的话。《和合本》出版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,随着语文的变化,圣经中不少用字变得艰涩难懂,新一代的信徒难以明白。要广传福音,推动信徒读经,修订《和合本》的工作刻不容缓。2010年香港圣经公会出版《和合本修订版》,用了近30年完成《和合本》的修订工作。


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67号安年大厦902室(852) 2368 5147  (852) 2311 0167  info@hkbs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