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伸「月」讀—聖經月曆2013‧【聖言共享】每月主題文章

有一位虔誠的猶太信徒,因有急事要辦,必須在安息日前辦妥,在他回家的路上,遇上一個窮人向他乞討要買安息日所需食物的錢。虔誠人生氣地罵這窮人:「你為甚麼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買安息日所需的食物?你肯定在撒謊。」

他回家後,把遇見的事告訴太太。他的太太答道:「我告訴你,你錯了,在你一生中,你從未試過捱窮,而我卻在貧苦家庭長大,我多次回憶起我小時候,當安息日快到,就在那最後的一刻,我爸仍四處尋找食物。」虔誠人聽見了,趕快跑到街上,但那窮人已不見蹤影。

我們曾否對於別人的需要,或教會事工的需要,想作一些事?但最後告吹了!告吹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慷慨,而是我們沒有把慷慨化成行動。聖經說:「信心也是這樣,若沒有行為是死的。」(雅各書2:17)

慷慨待人,必然豐裕;滋潤人的,連自己也得滋潤。」(箴言11:25)我們對人慷慨,會從人或從上帝得到回報,這是上帝「給予」人的應許。獵人捕猴時,會在椰子上挖一個小洞,裡面放上猴子愛吃的食物,當猴子拿到時,就會緊緊握著不放,獵人便可輕而易舉地捕捉到猴子。人也常常緊抓著名利不放,不願意成為施予者,就這樣卡住在蒙福的管子裡。

或許我們慷慨施予時,不能從他人身上直接得到回報;但當一個人走到山窮水盡,我們給予慷慨的援手時,哪怕只是少少金錢、一句鼓勵的話,他可以像經歷恩典般燃起對生命的盼望,覺得這世間還有愛,我們也會蒙受祝福。正如耶穌說:「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,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;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」(路加福音6:38)在列王紀上,以利亞請一位寡婦為他做餅,寡婦只有一小團麵和一點油,但她還是為先知做餅,直至以利亞離開她,她瓶裏不缺油,也不缺麵。

假如你對他人慷慨,你必將得到上帝的賞賜,只因為你幫助了那些比你更需要幫助的人。上帝希望我們有一顆純潔、犧牲、奉獻的心,能夠不假思索地跟人分享,提供金錢援助時不多計較,奉獻自己時也不計算得失。祂多麼希望我們能夠盡所能地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寬厚、給予、給予,再給予。「要從你的羊群、禾場、壓酒池中取一些,慷慨地送給他;耶和華—你的上帝怎樣賜福給你,你也要照樣給他。要記得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,耶和華—你的上帝救贖了你。」(申命記15:14-15上)上帝永遠會悉心照顧你及你的家庭,每天我們儘管要問的是:今天上帝要我去幫助哪一個人呢?

(本文經文引自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


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67號安年大廈902室(852) 2368 5147  (852) 2311 0167  info@hkbs.org.hk